欢迎访问绛县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加入收藏 |

今日是:

实用技术

旱地农业抗旱方法

【发布日期:2019-07-17 07:35】 信息来源: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作者: 浏览次数:1227次

我国北方旱地农业区抗旱措施很多,暂归纳为天、地、土、时、节、保、管、种、源、治十个方面。看“天”。依据天气气候趋势进行农事安排,是抗旱的首要措施。我国北方农村有“看天时定播种比例”的好经验,就是在旱年(雨水偏少的年份)多种些耐旱的作物,如谷子、玉米等;在不旱的年份则多种大豆和需水多些而产量高些的作物。充分利用天时进行抗旱,重要的是“看雨情定播种顺序”,雨后及时种大豆等发芽需水量大的作物,后播谷子等需水量小的作物。说“地”。地形、地貌与旱地农业关系很大,为了保蓄水分,减少水土流失,可修建梯田或按等高线起垄进行等高种植,对于丘陵坡地的林、果可以“鱼鳞坑”或“水平条”等进行种植。目前有的地方还搞了一种“池田”,可以蓄水种、养,还可用以浇灌邻近的田块。看“土”。培育保水保肥的土壤,科学利用土壤墒情是旱地农业抗旱的重要方面。施用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绿肥、秸秆还田等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从而增大田间持水量,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看墒情播种和安排农事”是抗旱的重要方法,例如初春墒情最好时播种需水最多的作物,随着墒情变差播种需水量小的作物;“看墒情定播种方法”,就是要根据墒情的具体情况决定用“直播”,还是“沟植垄盖”,或是“引墒播种”。适“时”。根据时令考虑如何抗旱才会效果明显。要考虑处在什么农事季节,其时的气候特点和墒情变化特点如何。秋末和冬春一般为少雨季节,但却是土壤水分变化调整的时期。冬初大地封冻后,深层的土壤水分向温度较低、饱和水汽压较低的冻土层移动,所以,封冻前灌水可使土壤表层结冻,减少耕作层水分丧失,更可使深层移来的水分保持在冻土层和冻土层下方。这对于抗春旱是非常有利的。春季中后期,土壤解冻“地气通”以后,土壤水分被上蒸(发)、下撤(渗漏),很快墒情变差。北京地区就有“清明前播种则‘土抱籽’,清明后播种则‘土不抱籽’”的经验。意思是清明前土壤墒情比较好,播种后土可以粘到种子上;而到清明后土壤墒情变差,土就粘不到种子上了。所以,要根据当地情况,抓紧这段时间进行春耕、春播,要采取各种措施抗旱保墒。“节”水。节水灌溉是抗旱的关键之一。节水灌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农作物的类型、发育期、需水关键期和需水量等,把水用在“刀刃”上。例如在小麦的拔节期、玉米的抽雄前期等需水关键期进行灌溉,效果最佳。还要根据地块的墒情安排灌溉时间和灌溉量,做到既节约用水又不降低产量。另一方面是运用节水灌溉方法,尽量减少水的浪费,改过去的渠灌为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和渗灌等。“保”墒。采取各种措施保蓄水分是抗旱的重要工作。减少土壤水分的蒸散是各项保墒措施的核心,例如:镇压,可压碎较大的坷垃,减少土壤上层的大空隙,减少水分向大气散失;还可接通下面的部分毛细管,有利于下层水分升到耕作层。耙、耱,可破坏土壤表层的毛细管,从而减少水分散失。中耕,可切断通向地表的毛细管,减少耕作层及其下层的水分散失,根据不同的墒情和干土层进行不同深度的中耕可有效控制土壤水分,所以有“锄头有水又有火”之说。另外,进行地膜覆盖和施用土壤增温剂都可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综合“管”理。据农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及天气气候状况等进行水分管理和安排农事操作是旱地农业抗旱之所需。综合管理的内容很多,例如根据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预报,科学安排不同地块农事活动;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抗逆性;有些作物生长后期可打老叶、中耕,以减少水分消耗;喷施磷肥,促进成熟等等。同时进行保护地栽培,实施“白色工程”是提高产量和降低水分产量比的好办法。“种”。作物品种与抗旱关系重大,种子的处理也是重要的抗旱措施。依据当地气候的干旱情况选育,引进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种是根本性的抗旱措施之一。对种子的处理办法,常用的有浸种、催芽和浸种催芽结合坐水点种;以高分子吸水树脂等给种子包衣,播种后可吸收大量水分;药物拌种和浸种,如以阿斯匹林浸种可增强抗旱和抗御干热风的能力;以激光、同位素等处理种子也可提高发芽率和增强抗逆性。开“源”。抗旱需要开辟水源,研制高效提水工具。打井可开辟地下水源,要注意不可过度取水;西北地区有“坎儿井”,有的地方还有用“水窖”蓄水灌溉的。要充分保护、利用地上水源,减少水面蒸发,防止和治理水污染,等于增加了水资源。要特别重视大气层中的云水资源的开发,人工影响局部天气,进行催化增雨、增雪是经济有效的重要抗旱举措。空中水资源有较强的再生性,人工催化增雨(雪)增加了陆地水分循环,实际上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环境“治”理。“绿色工程”是抗旱的长效工程,大规模地植树造林,包括营造防风林,可防风、固沙、抗旱;营造水源林、封山育林,可减少水土流失,利于抗旱。大面积的林木有促使气候湿润、减轻干旱的作用,大面积种草也有防治荒漠化的作用。编辑:贾晓琼审核专家: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农艺师 李凤岐


绛县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7012083号-1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绛县绛山西街13号    山西云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82602000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