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绛县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加入收藏 |

今日是:

美文欣赏

北京知青逸事:猪倌学配饲料

【发布日期:2021-03-30 03:14】 信息来源:三只眼传媒 作者:北京 赵富 浏览次数:1715次

     “文革”中到农村插队这个年龄段的,只要是关心时事、经常看报纸的人,对“叶洪海”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叶洪海是一名部队猪场饲养员,他发明的中曲糖化发酵饲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猪与人争粮问题。1968年,此项科研成果在军内推广;1969年,中科院微生物所分析鉴定,达到黑曲霉发酵技术标准;1970年,经农林部批准,参加广交会技术交流。叶洪海被毛主席11次接见,是全国牲畜饲养员中被领袖接见最多的一位,他还应邀参加了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
叶洪海在部队饲养员平凡的岗位上,不辞辛苦脏累,特别是在“文革”非常时期,业余潜心钻研发酵技术并有所创新,精神难能可贵!

    我作为北京插队知青、大队集体猪场饲养员,被选派参加了山西绛县组织的第一批中曲糖化发酵饲料培训班。在那个视抓革命为第一位的年代,能去学习微生物发酵新技术,确实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好机会,以至于过去50年了还记忆犹新。
    记得是1971年上半年,大概因为我喂猪数量较多,在绛县有点小名气,又是北京来的知青,顾名思义就是有点“知识”的青年,所以公社通知我去县里参加中曲糖化发酵饲料技术培训,为期3天。
非常幸运,讲课人是省食品公司的万朴老师。老师名如其人,肚子里学问不少,讲话朴实风趣。学员带着问题而来,学习热情高涨;老师技术娴熟,教得耐心。培训班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3天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结束之后,每个学员都带回了一些中曲曲种。

    回到村里,我向大队支书尚持家汇报了学习内容和我的打算。尚书记听了非常支持,马上决定派村里一个年轻人张东升跟我一起搞,知青中和我要好的王壮同学也表示给我帮忙。
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们3个人就把醋坊的醋糟(以高粱壳为主,太酸猪不爱吃)、粉碎的玉米轴、玉米杆混合在一起,加上温水,和带回来的中曲曲种按一定比例搅拌在一起,盖上塑料布焖起来。
7天之后,揭开塑料布,一股酸香味扑鼻而来。张东升抓起一把闻了闻,高兴地说跟蒸馍发面的味差不多,我也抓起一把捏了捏、闻了闻,基本达到了老师教学要求的酸、甜、软、熟、香效果。我心中暗喜,预料到第一次试着发酵的中曲糖化发酵饲料成功了!经给猪喂食后效果不错,大猪小猪都抢着吃。以后我又做过多次,部分缓解了当时集体猪场饲料不足的矛盾。

    后来,因为我自制的曲种质量不高,县里也不再供给新鲜曲种,就停了一段时间。过了几个月,我上学离开了梅村,猪场发酵饲料这项工作就不了了之了。
    上学到了农学院之后,我曾请教微生物老师有关中曲糖化发酵饲料的问题,老师告诉我,中曲对秸杆的粗纤维不能全部分解,对木质纤维难以分解,主要解决了猪的适口性,当然也分解了一些粗纤维,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粮型猪饲料问题。通过中曲饲料培训班的学习,在我年轻时的脑海里又储存了不少微生物发酵的原理和知识,也算是我插队生活的一点收获吧!
 

绛县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7012083号-1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绛县绛山西街13号    山西云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82602000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