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绛县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网站首页加入收藏 |

今日是:

绛县要闻

绛县尧寓村发现远古石臼石杵

【发布日期:2018-11-03 11:37】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338次

日前,绛县古绛镇尧寓村发现了一个完整的石臼和一个残缺的石杵。

绛县尧寓村是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老而神奇的山村。此前,在该村陆续发现了不少石碑和石匾,还出土了石铲、石斧、陶鬲、陶杯、陶盘、瓦鼓陶等100余件文物。同时散布在尧寓村各个角落的尧庙、庆都庙、娥皇女英庙、三官庙等多处庙宇遗存,加上史书的记载,都有力地证明了绛县尧寓村系尧王故里。为此,继2007年7月《尧的祭祀》和《尧王故里传说》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2008年6月,《尧的传说》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此次发现的石臼和石杵是村民在建设文化公园挖掘渠道时在地下1米处发现的。石臼完整,颜色浅红,上口直径55厘米,高50厘米;臼坑口直径32厘米,深35厘米;重120公斤。石杵残缺,系青石质,高47厘米,杵把直径15厘米,杵底尖圆,直径5厘米,重15公斤。村里的老人讲,石臼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农用家什,据说在石碾、石磨出现之前,人们就是用石臼加工粮食的。后来随着石臼功能的逐渐退化,只用来捣米。捣米时,将谷子放进去,然后将石杵插入石臼坑,双手拎着杵把上下捣击。捣击一阵后,须将坑里的谷物掏出来,用簸箕将谷皮除去,再放进石臼坑里捣。如此这般三四个来回后,石臼坑里就剩下黄黄的米了。用石臼捣米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首先那根十几公斤重的石杵要拎得动,捣米时力气还要均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要将分寸拿捏准确,否则,不是捣不出米就是把米捣烂。古代也有人用石臼捣韭花和中药。

据当地文物专家考察鉴定,此次发现的石臼和石杵应在远古时期,它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人类定居点的主要标志,为尧王故里提供了又一有力佐证。


绛县科学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7012083号-1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绛县绛山西街13号    山西云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82602000027号